紧随韶钢和重钢之后,早前已经获得有条件通过的*ST华菱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也在6月28日晚间戛然而止。
*ST华菱当晚发布公告称,“停牌期间,公司、交易对手方就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了多次协商,预计难以继续实施原重组方案,目前正在就终止实施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协商。”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第三家因连续亏损而“披星戴帽”的上市钢企“钢铁换金融”重组方案终止的案例了。一再被否之后,“钢铁换金融”的钢企脱困道路显然走到了十字路口。
在去年,连续两年亏损的韶钢松山计划出售全部钢铁业务资产,并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宝钢集团下属金融业务资产。
作为A股上市公司,重庆钢铁的业务基本集中在钢铁行业。但是在2016年许多钢铁企业扭亏的时候,甚至连亏损多年的*ST韶钢都摘帽成功,以钢铁业为主业的重庆钢铁却仍然延续着亏损的命运。
3月31日,中国钢铁行业的“百年老店”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15亿元,净利润亏损46.8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100.29%。
负重前行多年之后,这些钢铁企业似乎去意已决。
但是对于重庆钢铁和华菱钢铁这样的老牌钢铁国企,资产剥离本就难做。方大钢铁集团财务总监徐志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多资产重,难舍难断”。而目前面临的现实就是这些钢铁企业的重组方案相继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终止。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2016年的国企改革中,国企壳的主要处置方式是:将同一国资委控制下的未上市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置出产能过剩的亏损资产,从而实现转型。而其中大部分置入的资产均为大体量的金融类资产。华菱钢铁就属于典型的“亏损钢铁”置换“盈利的信托等金融资产”方案。
如果只是重大资产置换不需要证监会审核,假设原置出资产量大加以补少量的现金,就能置入较大的优质资产,不涉及发股票,特别适合产能过剩的重资产行业。
分析师王国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证监会之前通过华菱钢铁的资产重组过会来说,应该对于金融资产注入的态度相对温和,但从去年韶钢注入金融资产终止来看,监管层对于钢铁企业注入金融资产的监管都较为严格,且因该类重组钢企钢铁资产涉及债务规模大,债权人众多,也难以在债务处置和重组方面达成一致。
此外有钢铁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钢铁换金融”即使重组成功,也只是上市公司这个壳保住了,但是钢铁资产钢铁的业务置换出去之后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一个变化和救助。
“由于面临退市风险,目前这两家企业剥离了部分不良资产,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优质资产注入,或者可能实施债转股之类的方式,使得企业债务压力有效缓解,能够在财务负担减轻的情况下扭亏为盈。”王国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不过,记者查询相关上市企业今年一季报时发现,今年钢铁行业形势不错,之前亏损的大部分实现盈利。韶钢松山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31亿元。华菱钢铁一季度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137.78%。而重庆钢铁虽然一季度净亏损5.93亿元,但与去年同期亏损9.92亿元相比,亏损幅度有所降低。
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华菱钢铁重组终止,但是现在不管是华菱还是整个钢铁行业,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机遇,就是通过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走出了寒冬,开始步入复苏的春天。未来钢铁行业和这些企业的前景依然可以谨慎看好。